記者吳紹尹/綜合報導
一名67歲張太太退休後每天含飴弄孫,經常跪在地上和孫子玩耍,近一個月右膝開始疼痛,但她不以為意,認為應該是經常跪著又站起來,導致膝蓋不舒服。但最近膝蓋越來越痛,赴醫透過X光檢查發現有輕微退化性膝關節炎,接受藥物治療並不見效,進一步接受核磁共振檢查,確診為膝關節缺血性壞死,透過關節鏡手術修整軟骨,才延緩膝關節退化。
示意圖/photo AC
張太太過去也經常跪著刷浴缸、擦地板,有時候跪著清潔的時間比較久,膝蓋也會紅、腫、痛,所以這次跪著和孫子玩耍後的疼痛,讓她不覺得有什麼異狀,認為只要多加休息即可恢復。直到最近出現跛行的情形,吃了止痛藥也不見改善,才讓她正視膝蓋不舒服的問題,檢查後發現,除了有退化性膝關節炎,股骨內髁有缺血性壞死的病竈。
根據《自由健康網》報導,西園醫院骨科關節中心主任王大翊指出,膝關節缺血性壞死好發於60歲以上的女性,由於症狀與退化性膝關節炎類似,經常被患者混淆,通常需要透過核磁共振檢查,才能發現明顯病竈。造成膝關節缺血性壞死的原因為關節內骨頭壞死,造成附著在骨頭上的關節軟骨剝落或塌陷;退化性膝關節炎則是膝關節長期受力下,導致軟骨缺損、硬骨與關節周圍組織發生病變,相較於膝關節缺血性壞死,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整體病程較緩慢。
目前發生膝關節缺血性壞死的原因不明,可能與服用類固醇、外傷、高血脂或體重過重有關,使得骨髓內供血量不足,造成循環不良,通常會覺得大腿骨靠近膝蓋內側有疼痛、腫脹的情形,假如沒有積極治療,未來有可能演變成重度退化性膝關節炎。
膝關節缺血性壞死的治療方式,取決於壞死面積的大小,若壞死面積小於2平方公分,則會先透過止痛藥物、穿戴護膝等保守方式治療,若治療效果不佳,才會進一步透過關節鏡手術整修軟骨及骨頭減壓。假如壞死面積大於2.5平方公分,且年齡小於55歲,就需要做高位脛骨截骨手術,透過在小腿脛骨上切出一道截骨切線,並加以固定,以減輕膝蓋壓力,延長膝蓋的使用時間。假如超過60歲,就會建議做人工膝關節置換術。
膝關節缺血性壞死並不常見,但只要平時維持適當體重,多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,提升膝關節保護力,避免不當使用類固醇,戒除酗酒和抽菸習慣,就能降低關節病變的風險。
延伸閱讀
吃粽難消化?立蛋限正午?解析「端午節4大迷思」這項最毒:是砒霜
部份「胃藥」竟含苯二氮平類? 食藥署:3類藥品皆為處方用藥
確定陰性!汐止幼童質譜儀檢測出爐 醫呼籲觀察「2件事」評估是否得檢驗
留言列表